【生物】 依拉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名为依拉的巨大生物,其也被称为琨或天空鲸,不过依拉是其流传最广的名字。依拉体型巨大,如同飞行于空中的山脉一般,但她们是十分温和的生物,常常独自飞行于万里高空之上,使人们只能远远眺望。她们是世界的君主,万物都臣服于她们,她们是万物的母亲,她们滋养着万物,她们是恐怖的毁灭者……(后面的文字难以识别)
种族名:依拉
体型:体长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不等
魔法适应性:极高
栖息地:平流层附近
食物:魔力
天敌:无
寿命:?(尚未发现有衰老而死的依拉,但由于其特殊的进食方式,理论最大寿命被限制于8000年到10000年左右)
依拉是一种原生于此星球,体型极为巨大的灵能生物,会通过某种方式富集空气中的泽洛,并使其在体内结晶作为能量储备,其体内的结晶越多,飞行高度越大,泽洛浓度越小,获得的能量越少,结晶积累减少,再次回到低空,如此循环往复。一般来说,依拉的飞行高度不会低于十公里
依拉巨大的身躯可长达十多公里,但其体重并没有我们设想的那样轻,数百万吨的生物是如何飘浮在空中的,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由于其巨大的体型,依拉甚至可以在它的周围形成一套小型的生态系统,底层消费者以依拉表面的泽洛结晶为食。如此一套生态系统可同时存在数十甚至上百种不同的灵能生物,目前已知的最大共生生物为依拉-B-12体长可达数米的危险空中捕食者:这些共生生物一般不会给依拉的生活带来太多烦恼…
研究者注:这些奇妙而又伟大的巨型灵能生物十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对于物理学及异星生态学及灵能学的研究都会有巨大贡献!
(天神行动后)
于地球失去联系后,对依拉的研究仍在进行 之中,不过负责人由人类变成了AI经过数百年的观察后,AI得出了以下结论。
天神行动后,能量层与此星球特殊的磁场相互作用,生成了更为强大的磁场,大幅度提高了空气中的泽洛浓度,与此同时,依拉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她们变得如此巨大,30年前观测到某些个体甚至长到了数百公里,是她们祖先的十倍有余,并且她们的生活高度也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尽管体型与飞行高度均有提升,但这并不能阻止她们由于吸收过多泽洛导致严重的结晶病甚至死亡。由于能量层的存在,她们的飞行高度也已到达了极限,因此,依拉的种群数量在最初的数百年间不断减少,现在尽管她们已经找到了方法来缓解结晶病——通过释放一些威力巨大的破坏性“魔法”,但当下的情况依旧使得她们的寿命受到了限制,而不是同以前一般,几乎有着无限的寿命。
…某远古记录仪中可读取的信息.
物种简介
依拉死后尸体会降落到地面,如果是因达到寿命而死亡的个体,其降落过程也会较为缓慢,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也较小,但如果是某些特殊原因导致依拉死亡…可能造成末日般的打击…在有文字记录以来这种打击只有过一次,也有人推测前古代文明这种现象一般每百年发生一次,前古代文明极有可能就是因为类似的打击而灭亡。
依拉死后的尸体是极为宝贵的魔晶石矿藏,尽管大多数矿物会在与地面的碰撞中损坏,消失,但还是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供开采。所以一般依拉降落的地区都会形成一座繁荣一时的城市,甚至有许多国家的首都就是由一个依拉矿场发展而来的…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五十年。
(补充:依拉在飞行中会吸收周围的泽洛,因此很难看见结伴而飞的依拉,然而天神行动后,由于泽洛含量的升高,她们不得不结伴而飞以缓解结晶病病情,现存的唯一的依拉群体拥有三十五个个体,包含了几乎所有的依拉个体。
依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第二星河中的个体,另一类则是独自流浪的个体,现存依拉个体一共五十一,其中属于第二星河的有四十五个个体,其余均为流浪个体。
依拉的群体第二星河多由100-3000岁的年幼个体组成,也有部分5000-7000岁的年老个体。在群体中的个体寿命明显延长。群体的个体数总是稳定于四十五左右,每有新的幼小个体加入,年龄最大的个体总是会自觉离开群体…
依拉的繁殖方式:通过召唤一个巨大术式来完成…具体原理不明
依拉拥有极高的魔法适应性,可使用极大型术式…
(补充:依拉理论上有能力使用所有魔法。依拉拥有自我意识可以进行沟通。)
”依拉不是毁灭者,她们想杀死这个世界易如反掌,她们是世界的君王,是万物之母,她们用自己的身躯滋润世间万物!”
——《万物圣典》—依拉
天神行动所制造的高浓度泽洛环境对于依拉来说是致命的…行动过后,多数依拉因结晶病死于最初的一百年中,幸存下来的依拉全都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情况在300年后愈加恶化,相继有因难以忍受痛苦而疯狂的依拉到地面或者高空释放威力巨大的灵能法术,尽管已经尽量让人们进行了迁移以减少损失,但由于依拉的法术威力过于巨大,对行星生态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人口还是锐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最后,在行动过后417年,体型最大的一只依拉,康尼亚帝王死于依拉内战中,长达数百公里的身躯从数万米的高空坠落,使得星球的宜居程度降至极限值以下,结束了后来被称为第一文明的时代。
——某古代记录仪(其二)
经过多年观察,大致推测出了依拉的社会结构,处于第二星河的依拉,有20头年龄不满2000岁的年幼个体,12头2000-5000岁的青年个体及5头5000岁以上的老年个体。越年长,体型越大的个体拥有越高的社会地位。青年个体多出现在种群周围,主要负责保护处于中间地带的幼年及老年个体,最年长的个体被称为“阿姆”意为“祖母”体型最大的个体被称为“多拉红”意为“威严者”首领被称为“阿达”意为“帝王”首领一般综合体型及年龄在种群中选出,终身制。首领会负责带领群体移动及在合适的位置释放魔法消耗结晶,驱逐某些个体,主持延续仪式等。与此同时,首领也是唯一愿意与人类进行交流的个体。
还有6只游离与群体之外的个体,离开群体保护的个体多为年长个体,一般会较快的因为结晶病而死亡,(200年以内)她们是因为各种原因而被逐出群体的依拉,体内结晶过于严重,极有可能发生暴走,威胁其他个体安全,故将其驱逐,任其自生自灭。当发生暴走时,首领会带领一支依拉小队将其击杀并举行葬礼,即用魔法将其缓慢的降落至地面。
尽管这听起来十分残忍,但这是保护她们种群延续的唯一方式,51,这是她们个体数量的最小值……
——《万物圣典》—依拉(其二)
依拉的主体程圆盘形,身后有着5-10条尾巴
头部(圆盘部分)上面是坚硬的骨骼,内部中空,储存有大量液体,推测为某种魔力介质,极易挥发。下面为依拉的头部及大部分器官所在地,大致呈“凸”字形。(下图未按比例绘制)
由头部及浮空器官组成,躯干上有许多协助移动的触须,头部约占身体总重量的90%。尾部由细长的魔力导管组成,末端有一巨大的正八面体结晶,被称为“依拉石”,富集大量魔力,且会随着依拉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纯净。(有时也会呈现出球状或其他形状)
依拉的内部器官及其运作方式一直是一个迷,因为大部分降落到地面的依拉不是结晶严重到难以分辨,就是在降落之前就被攻击到难以分辨,而且依拉降落周期极长,因此依拉的生物样本极少,至今只有一块越人头大小的依拉大脑样本被保存于斯图亚克国家博物馆中。
【组织】 依拉教会
依拉教的起源未知,但自从有历史记录以来,依拉教便已经存在,依拉教宣扬依拉为世界唯一神的化身,提倡人与依拉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圣城为达辛德,在古代语言中意为“天空坠落之地”有名著《康尼亚经》传世。
依拉教的教士们在世界各地乘坐独特的飞行船四处追寻依拉的足迹,一般分为教堂船和其他小型飞行船。
以下记录来自转录区二
依拉教的飞船一般仿制为依拉及其附属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但)只有最大型的飞船能被建造成依拉的样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义限制,一般依拉飞船只会在依拉矿都市停留。
【世界】 创世传说
…传说在十分十分遥远的过去,人,灵,蛮三族有着同一个祖先,被称为阿姆,阿姆用森林中最上等的树木上最纤细的树枝编织出了灵族,用大地下最深处的洞穴中最名贵的矿石打造出了蛮族,接着取来了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的光芒制造出了人族,三个种族是相互要好的兄弟,他们互帮互助,人抓捕动物,杀死魔物,灵族种植植物,编制衣物,蛮族建造房子,打造工具,三个种族的平静生活持续了很久,直到神明们与依拉发生了战争,平时和善的依拉开始变得易怒,并渐渐失去了理智,开始不分敌我的进行攻击,神明与依拉的战争持续了很久很久,直到大地破碎,大海干涸,天空被阴云永远笼罩。为了保护孩子们,阿姆在战火中死去,死前她将自己的头发送给灵族,让他们在大战之后重新播种森林。将自己的骨头送给蛮族,让他们处理大战之后堆积如山的尸体。将自己的眼睛送给人族,让他们仔细记载大战中的一切,并永远传递下去。阿姆死后,失去保护的三兄弟被战争拆散,灵族选择藏进了残存的森林之中,蛮族选择藏进大地深处的城市之中。人族部分选择了回到星空之中,部分选择留在大地上,战场的中心之中,默默记录着关于战争的一切。
又经过了漫长的时光,神明与依拉的战争终于结束,依拉们重创了神明,神明则杀死了依拉的王“康尼亚”此后,大地上的烈火依旧燃烧了数千年才熄灭,天空中的乌云又经过了数千年才消散,大海经过了数千年才重新填满海水。灵族,蛮族,人族都牢记这阿姆曾对他们说过的话,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在数千年的战火中却忘却了彼此,对待自己曾经的兄弟犹如对待敌人一般,最终使得大战再次爆发,阿姆看着曾经的兄弟相互残杀,世界再一次陷入毁灭,不住流下了泪水,泪水化作大雨,这场大雨下了整整五百年才停息,但阿姆的悲伤依然没有消散,可是世界已经无法承受更多悲伤了,于是阿姆便把悲愤的泪水洒向空中,使得天空有了永恒的虹色。
大雨滋养了森林,又一次消除了战争的伤口,人们又一次的在各处重建城市,再也没有过去一般的战火,直至今日。